[必看]黏度問題:5W50 較黏?還是10W40?
[必看]黏度問題:5W50 較黏?還是10W40?
最近常接到客人來電詢問黏度問題,宇俠想一想應該還有
很多人不確定黏度的情況,因此提出此問題解答,給大家做考。
坊間有太多的〝不正確觀念〞〝保養廠不專業的以訛傳訛訊息〞
導致很多人用油都是被不正確的觀念所誤導。
舉例來說:
Q:5W50 較黏?還是10W40 較黏?
保養廠的錯誤回答:
都會說 10W40 較黏,5W50 較稀!老車要用 10W40,用 5W50 太稀!
他的說法是 5W 機油太薄,要用 10W 才對。
宇俠回答正確觀念:
正確是 5W50 較黏!
W 前方的數字,代表低溫黏度,W 後面數字代表高溫黏度
因此,機油黏不黏要看 W 後面的數字才對。
若您要指的是單單的低溫黏度,那當然是 10W 較黏,但一般人家說的
機油黏不黏,通常都是指行駛中的機油黏度,此時,應該是要看 W 後面
的那個數字才對,數字越大黏度越高。
另外,再次提醒以下資料,大家再次做個功課
機油黏度範圍:
一般大家在談的 40 或 50 或 60 等等黏度,他都有一個規範。
車輛用引擎用油 SAE 黏度分類.黏度範圍如下:
黏度Viscosity cSt @ 100℃
以下為高溫黏度
20:5.6~9.3未滿
30:9.3~12.5未滿
40:12.5~16.3未滿
50:16.3~21.9未滿
60:21.9~26.1未滿
坊間常出現所謂〝無限級〞,無限級在 SAE 當中並沒有此黏度規範,
而只要是機油,一定有黏度範圍,因此,無限級一名詞在專業的角度來看,
是屬於〝規範外〞的行銷特殊現象,也幾乎算是台灣特有種規格。
很多人不確定黏度的情況,因此提出此問題解答,給大家做考。
坊間有太多的〝不正確觀念〞〝保養廠不專業的以訛傳訛訊息〞
導致很多人用油都是被不正確的觀念所誤導。
舉例來說:
Q:5W50 較黏?還是10W40 較黏?
保養廠的錯誤回答:
都會說 10W40 較黏,5W50 較稀!老車要用 10W40,用 5W50 太稀!
他的說法是 5W 機油太薄,要用 10W 才對。
宇俠回答正確觀念:
正確是 5W50 較黏!
W 前方的數字,代表低溫黏度,W 後面數字代表高溫黏度
因此,機油黏不黏要看 W 後面的數字才對。
若您要指的是單單的低溫黏度,那當然是 10W 較黏,但一般人家說的
機油黏不黏,通常都是指行駛中的機油黏度,此時,應該是要看 W 後面
的那個數字才對,數字越大黏度越高。
另外,再次提醒以下資料,大家再次做個功課
機油黏度範圍:
一般大家在談的 40 或 50 或 60 等等黏度,他都有一個規範。
車輛用引擎用油 SAE 黏度分類.黏度範圍如下:
黏度Viscosity cSt @ 100℃
以下為高溫黏度
20:5.6~9.3未滿
30:9.3~12.5未滿
40:12.5~16.3未滿
50:16.3~21.9未滿
60:21.9~26.1未滿
坊間常出現所謂〝無限級〞,無限級在 SAE 當中並沒有此黏度規範,
而只要是機油,一定有黏度範圍,因此,無限級一名詞在專業的角度來看,
是屬於〝規範外〞的行銷特殊現象,也幾乎算是台灣特有種規格。
最後由 宇俠 於 2009-03-21 10:42 PM 編輯,總共編輯了 1 次。
再舉一個例來說:
Q:5W40 較黏?還是10W40 較黏?
保養廠的錯誤回答:
都會說 10W40 較黏,5W40 較稀!老車要用 10W40,新車要用 5W40!
他的說法是 5W 機油較薄,10W 較黏。
宇俠回答正確觀念:
以高溫黏度來說:
都是 40 黏度來看,可說是〝一樣黏〞,但實際要看測試規格,
因為 40 黏度也有一個範圍,要看該支 40 黏度的機油其黏度值是多少而定。
W 前方的數字,代表低溫黏度,W 後面數字代表高溫黏度
因此,機油黏不黏要看 W 後面的數字才對。
若要指的是單單的低溫黏度,那當然是 10W 較黏,但一般人家說的
機油黏不黏,通常都是指行駛中的機油黏度,此時,應該是要看 W 後面
的那個數字才對,數字越大黏度越高。
以微波機油的
EOS 10W40 SL 和 Barrage 5W40 SM 來比較
一般保養廠的錯誤說法:會說 5W40 較稀
實際正確說法,還是如我上述說明的才是對的
以 EOS 10W40 SL 的高溫黏度指數 100 度時是 15.31
Barrage 5W40 SM 的高溫黏度指數 100 度時是 16.24
相比之下,反而是 5W40 SM 這支較黏,而非傳統錯誤說法的 10W40 這支
提供以上的說明,給大家做個功課
Q:5W40 較黏?還是10W40 較黏?
保養廠的錯誤回答:
都會說 10W40 較黏,5W40 較稀!老車要用 10W40,新車要用 5W40!
他的說法是 5W 機油較薄,10W 較黏。
宇俠回答正確觀念:
以高溫黏度來說:
都是 40 黏度來看,可說是〝一樣黏〞,但實際要看測試規格,
因為 40 黏度也有一個範圍,要看該支 40 黏度的機油其黏度值是多少而定。
W 前方的數字,代表低溫黏度,W 後面數字代表高溫黏度
因此,機油黏不黏要看 W 後面的數字才對。
若要指的是單單的低溫黏度,那當然是 10W 較黏,但一般人家說的
機油黏不黏,通常都是指行駛中的機油黏度,此時,應該是要看 W 後面
的那個數字才對,數字越大黏度越高。
以微波機油的
EOS 10W40 SL 和 Barrage 5W40 SM 來比較
一般保養廠的錯誤說法:會說 5W40 較稀
實際正確說法,還是如我上述說明的才是對的
以 EOS 10W40 SL 的高溫黏度指數 100 度時是 15.31
Barrage 5W40 SM 的高溫黏度指數 100 度時是 16.24
相比之下,反而是 5W40 SM 這支較黏,而非傳統錯誤說法的 10W40 這支
提供以上的說明,給大家做個功課
低溫黏度的訴求,大略就是您所提到的了!mero 寫:宇俠兄:
請較一下那關於低溫黏度值,較低者除代表較利於低溫起動跟更快循環保護
引擎外,是否有其它實質ㄉ效用?
低溫黏度越低,越容易啟動!且他流動的速度快,也更能保護引擎。
另外,我順道再提一個更深一點的課題:就是流動點
黏度不代表流動點,也就是黏度低,不代表流動點也低
其實引擎啟動時,機油跑的瞬間,更快流速,應該是看流動點,而非黏度
若您要於啟動時保護引擎,應該要看流動點
什麼是黏度?什麼是流動點?
說太深,怕大家不太懂!我舉簡單的例子:麻油(對,就是吃的麻油)
假設有兩罐麻油(A 跟 B)
你把他倒出來,倒在一塊斜板子上
麻油看起來,很稠的感覺,那就是:黏度
而把此麻油,分別倒在斜板子,讓他自己流下去,假設 A 麻油流的比
B 麻油快,表示 A 的流動點較快。
以微波機油的幾款機油的流動點來比較一下
我們都拿 5W 的幾款來比較
EOS 5W50 SL:此款流動點是 -37 度
Barrage 5W40 SM:此款流動點是 -38 度
Barrage 5W50 SM:此款流動點是 -41 度
雖說同樣都是 5W 的低溫黏度,但流動點落差有 -4 度的差別
若要說起動保護引擎,那此三款以 Barrage 5W50 SM 最優異!
另兩款也很讚,都達到 -37 以上的水準。
可能也有人會說,台灣氣溫即使冬天頂多才 5度,那要選那麼低溫的流動點
有用嗎?何必呢?
宇俠的正確回答:
當然有用,且必要!
流動點是表示機油最終的蠕動停止時的溫度,雖說標示 -37度,這是表示
在 -38 度時,機油就不動了,但在 -37 度他還會動,但很慢很慢。
以台灣氣溫大寒流來說,5度差不多也常看到,若有兩款機油,一款是
流動點 -10度(大家認為夠了),一款是流動點 -37 度。
同樣在5度的低溫來說,-10 度的機油,雖然會動,但肯定的是動的不太漂亮,
另外,另一款 -37 度的機油,在5度的溫度來說,他動的絕對很輕鬆,跟水一
樣。
此時發動引擎,你認為哪一款更能夠保護引擎的瞬間?
當然是 -37 度的流動點機油。
以上提供大家做個功課
別人是用機油,但微波的會員都已邁入〝玩機油的境界了〞
誰在線上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