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討論]真的越來越多SM了
說起來應該是說等級越後面的是越新的等級,一般消費者常誤以為是越好,其實要去知道SL&SM的差異只是在於環保的要求~不管是省油還是添加劑的規範。講句讓宇俠又要翹屁股的話~EOS的SL級機油可以打死一堆市場上所謂SM級的,因為API認證的項目實在是太少了,連流動點、閃火點等等都不會去要求,更不用說我們所在追求的高VI值。KYO 寫:
如果是單以 API 等級 區分的話
字母的確是越後面等級越高 沒錯啊
就好像說鐵罐裝的機油就比較高級?未必吧!!
他所說的阻力是在何種條件?以我們用的10W40跟5W40來做比較,一般人會認為5W40的比較稀,但只對了一半,低溫時是5W40比較稀沒錯,但在100度高溫時,反而是10W40比較稀。所以.....KYO 寫:
但是否數字越小 表示 機油的阻力 越少 那就要請專業的出來了~~
小弟是真的不懂~~
我最喜歡宇俠的一點就是在於他會先去教育消費者,讓消費者認識到一些實質的東西,再讓消費者自己去做抉擇。而不是像坊間只會說自己的東西最好,好在哪?拿出的是一些沒意義的東西來誤導,無奈!!
洋蔥 寫:說起來應該是說等級越後面的是越新的等級,一般消費者常誤以為是越好,其實要去知道SL&SM的差異只是在於環保的要求~不管是省油還是添加劑的規範。講句讓宇俠又要翹屁股的話~EOS的SL級機油可以打死一堆市場上所謂SM級的,因為API認證的項目實在是太少了,連流動點、閃火點等等都不會去要求,更不用說我們所在追求的高VI值。
就好像說鐵罐裝的機油就比較高級?未必吧!!
SL 定於2001年7月,符合新引擎及舊款引擎使用,能提供高溫清潔性及更低的機油耗損,同時符合ILSAC GF3的規格要求更具有省油(汽油)特性。
SM 目前最新API標準,於2004年11月30日發佈,符合新引擎及舊款引擎使用,並能提供更高的高溫清潔性及更低的機油耗損,最重要的是降低磷含量,滿足抗氧化、抗磨和控制沉積物的要求,同時符合ILSAC GF4的規格要求更具有省油(汽油)特性。
以上為 摘自 微波網站裡的介紹,若照該說明來看,應該不止環保一個因素而已
如果照這樣看 小弟是認為這樣啦
再加上之前看過的某篇討論,內容是講到 有版友說某某機油商說SM不一定比SL好那時 我記得
俠大的一篇回應內容大概是這麼說的:如果SM的比SL差,那API還制定這個幹嘛?? (歹勢,俠大又拖您下水了~~~

其實洋鶪j大說的在下是絕對聽得懂~~

只是那網頁裡,說明也不是錯得很離譜!可能是因為 文字的關係 及 簡單的
形容 或 複雜專業形容 的差別而已!所以洋鶪j大 您就別想太多~

就某種程度上而言,一套社會大眾能聽得懂又有公信力的說法是比較重要的!
雖不見得就是好,但對一般人而言也算是剛入門的一種基本認知而已!
就像 大眾買一些健康食品 或 日用品 有看到 健康食品的認證 或 GAS認證
多少就會有一種基本的認定與價值觀存在啊!
當然囉,如果真要斷定機油的好壞,那麼就如洋齠P宇俠兩位大大所提及的
絕對~~所言甚是!



關於 SM 和 SL 我再補充一下好了:
機油配方中,首先添加劑的等級就是 SM 或 SL,若單論添加劑來看,
當然是 SM 較佳,API 在規範 SM 的規格也會比 SL 更嚴格一些,尤其磷份
的降低,更是要求。
若單以等級來說,是 SM 優於 SL 的,那是不是在選機油方面,只要選 SM
就一定優於 SL 呢?當然不是!因為 SM 只是添加劑,但機油中最大部分
卻是基礎油,基礎油好壞也牽涉到機油表現的。
我隨意舉的例:
若有一款是採用 GROUP Ⅱ+Ⅲ 基礎油,並搭配 SM 添加劑=SM 機油
若有一款是採用 PAO+ESTERS 基礎油,並搭配 SL 添加劑=SL 機油
那你說,此兩款實際引擎運轉表現,那個會較佳呢?
這不用多說,當然是 PAO+ESTERS 表現會較佳!
所以,洋蔥才會說,微波機油的 SL 可打死很多市售的 SM 原因在這邊。
機油添加劑很重要,但基礎油更重要,但消費者其實都不知道這些,
買東西只注意:
1.只會看包裝好不好看?
2.是不是全合成?
3.選 SM 或 SL ?
4.或 黏度是多少???
5.價格便宜嗎?
6.品牌是那個呢??
其實以上 6 個消費者選購注意的事項,對於機油他的品質來說,跟本只是
很表面的事情,嚴格說,和機油品質可能連邊都碰不上。
但卻是有 80% 的消費者在選機油時,確實是只注意此 6 個事項而已。
也難怪老是買到不喜歡用的機油,連買大品牌也一樣不滿意。
機油配方中,首先添加劑的等級就是 SM 或 SL,若單論添加劑來看,
當然是 SM 較佳,API 在規範 SM 的規格也會比 SL 更嚴格一些,尤其磷份
的降低,更是要求。
若單以等級來說,是 SM 優於 SL 的,那是不是在選機油方面,只要選 SM
就一定優於 SL 呢?當然不是!因為 SM 只是添加劑,但機油中最大部分
卻是基礎油,基礎油好壞也牽涉到機油表現的。
我隨意舉的例:
若有一款是採用 GROUP Ⅱ+Ⅲ 基礎油,並搭配 SM 添加劑=SM 機油
若有一款是採用 PAO+ESTERS 基礎油,並搭配 SL 添加劑=SL 機油
那你說,此兩款實際引擎運轉表現,那個會較佳呢?
這不用多說,當然是 PAO+ESTERS 表現會較佳!
所以,洋蔥才會說,微波機油的 SL 可打死很多市售的 SM 原因在這邊。
機油添加劑很重要,但基礎油更重要,但消費者其實都不知道這些,
買東西只注意:
1.只會看包裝好不好看?
2.是不是全合成?
3.選 SM 或 SL ?
4.或 黏度是多少???
5.價格便宜嗎?
6.品牌是那個呢??
其實以上 6 個消費者選購注意的事項,對於機油他的品質來說,跟本只是
很表面的事情,嚴格說,和機油品質可能連邊都碰不上。
但卻是有 80% 的消費者在選機油時,確實是只注意此 6 個事項而已。
也難怪老是買到不喜歡用的機油,連買大品牌也一樣不滿意。
誰在線上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