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從http://www.honda.idv.tw/try/k03.html
相信許多愛車人都對機油很好奇,究竟引擎機油在四行程內燃機中扮演
著什麼樣的表現?引擎機油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冷卻引擎、潤滑金屬、清
除髒污與提供散熱等,然而究竟自己的愛車要如何選擇機油呢?
我們認為機油只有適用與否的問題,並沒有真正好與壞的問題,一支機
油我們必須判斷其黏度是否適用於自己的用車情況,並以自己車子的使
用狀況決定使用何種基礎的油品,未必全合成油就一定是最好的。
一般現在以台灣氣候而言,都是以40號~50號機油為最適用的範圍,以複
級機油來說就是大多在0w-40、5w-50、10w-40、15w-50等範圍,超出這個
範圍的引擎油老實說真的不適合台灣的氣候,例如市面上有一種0w-20,
也許可以使用在TIS的賽車上,但一般用車可能會把引擎燒掉;另外也有
10W-60的引擎油,除非車子已經老舊嚴重吃機油,這麼黏的熱帶用油也不
適用在台灣,因此我們推薦一般車輛使用40~50號機油,搭配0~15的winter
規格,然後挑選API : SJ以上等級,價格合理且使用感覺不差的油品即可,
目前本田原廠是指定使用出光系列的油品,原廠代號為ULTRA OIL,這一
系列油品除了專為本田車系的引擎設計外,也為了配合本田降低車主保養
費用與合乎環保需求而有著特殊的"本田"配方,頗適合一般車主使用!當
然每個人的需求不同,如果想要自己去挑選其他油品也是個不錯的方式!
只要不買到假油都沒問題,一般大型精品店所售之進口油品應該都沒有太
大的問題,要不然就使用原廠推薦或中油的油品,或者向進口油的授權代
理商直接購買。
隨著汽車製造業在引擎設計和技術上的革新,因而必須採用更為嚴格的
標準使油品更適用於潤滑的規範上,而環保意識的增強,更是其主要原
動力。新的法令(無論在執行中或草擬中的)都著重在減少廢氣的排放
、降低噪音和節省燃料上。也因此帶出引擎研製的新技術和設計以及更
為嚴厲的潤滑油規範,特別講究潤滑油在高溫持續昇高下的剪力穩定性
、氣化作用(散熱能力)、氧化作用以及引擎清淨性。
機油的形成:基本上,機油是由基礎油(或基礎混合油)再加上添加劑
而成的。
基礎油:基礎油原則歸納為三種:
一、 礦物油-提煉自原油。
二、 U.B.O. (Unconventional Base Oil)-透過提煉物質催化處理而成。
三、 P.A.O.(Poly-Alpha-Olefins)-透過提煉物質化學重組而成;是基礎油的
最高品質。
基礎油的特性:
一、 黏度-在某個溫度下油品的流動性。
二、 黏度指數-顯示在不同溫度下,油品流動的指數。
三、 流動點-低於流動點的特定溫度,油品開始凝結。
四、 穩定性-隨著油品新舊(機油氧化情況)所呈現的敏感度。
五、 氣化作用-顯示從輕微的部份到氣化的情形。
U.B.O.和P.A.O.基礎油品的優點:
一、 減少氣化-可導致油品的消耗降低。
二、 很好的黏度特性-有助於改善在低溫下機油的流動。
1. 保護引擎在低溫下啟動不致磨損。
2. 可減少在低溫下,水壓調節筏所造成的噪音。
3. 有助於在冬季低溫下可快速啟動。
三、超高的黏度指數-只限於用在黏度指數改善劑,以確保將的品質維
持在定級(stay-in grade) 上,這樣可減少油的消耗。
添加劑:為了改善油品以達到特定目的,添加劑通常被使用於:
一、 把機油改良為可自行溶解淤泥,名為去垢作用。並保有本身的溶解
作用。
二、 抗磨損。
三、 防氧化。
四、 防腐蝕。
五、 防氣泡。
六、 減少氣化。
七、 可改變油品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效果(黏度指數改善劑)。
通常全合成油是添加最多添加物的,尤其黏度範圍越大的合成油添加越
多,雖然這樣使得油品更具抗氧化性與高流動性,能夠充分潤滑引擎與
降低耗損,但相對基礎油的成份就少了,所以一般都會視基礎油的品質
決定添加物的使用方式!像日本生產的油品因為原油依賴進口而且品質
不一,所以就使用較多添加劑成份,而歐洲油品由於有很好的原油來源
可以製作良好的基礎油,所以添加劑比例自然較少,各有利弊。
機油品質評鑑準則有關機油品質的評定主要依循歐洲及美國的規範,有
部份車廠還會加上他們自己的規範標準。
一、 美國的規範----即API(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)。在API的系統中,
是以兩個字元為一組編碼﹐以為識別。
1. 第一個碼是引擎的分類﹐概述如下:
S(一般用)-汽油引擎。
C(營業用)-柴油引擎。
2. 第二個碼是表示機油的品質級數,一般來說字母越後則機油的
品質也越高。
二、 歐洲的規範----
即ACEA(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Europeensd'Automobiles)。
自1996年1月起已取代CCMC的規範。在ACEA的系統中,也是以兩
個字元為一組,以為識別。
1. 汽油引擎-被區分為三種品質等級:
A1---經濟燃油,低黏度。(半合成及全合成)
A2---主要線段。(礦物油及半合成)
A3---最高等級產品。(半合成及全合成)
2. 輕柴油引擎---被區分為三種品質等級:
B1---經濟燃油,低黏度。(半合成及全合成)
B2---主要線段。(礦物油及半合成)
B3---最高等級產品。(半合成及全合成)
3. 重柴油引擎---被區分為四種品質等級:
E1---輕型到中型功率。標準的油耗區隔。
E2---中型到重型功率。標準的油耗區隔。
E3---重型的功率。延長油耗區隔。
E4---高品質的產品。延長油耗區隔。(半合成及全合成)
[轉貼]認識引擎油
誰在線上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