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大文中提到~~~~黏度指數促進劑triton(關門做車) 寫:黏度指數促進劑是用來延展「高溫黏度」實用的, 並不是「降粘劑」, 所以基本上10w開頭的和0W開頭的基礎油分子量或結構, 一定不同, 這應該不是「黏度指數促進劑」的問題, 因為這玩意可讓10W-30 變 15w-40, 但卻不能讓 15W-40 變 10W-30.......原因很複雜, 我不再多說。
那所謂-w/50不就是加了大量天家計調配而來
那用50的不就要比40的提早換油時間 8O
大大文中提到~~~~黏度指數促進劑triton(關門做車) 寫:黏度指數促進劑是用來延展「高溫黏度」實用的, 並不是「降粘劑」, 所以基本上10w開頭的和0W開頭的基礎油分子量或結構, 一定不同, 這應該不是「黏度指數促進劑」的問題, 因為這玩意可讓10W-30 變 15w-40, 但卻不能讓 15W-40 變 10W-30.......原因很複雜, 我不再多說。
黏度指數添加劑一定會加,但不見得是大量,遠方來的人客 寫:大大文中提到~~~~黏度指數促進劑
那所謂-w/50不就是加了大量天家計調配而來
那用50的不就要比40的提早換油時間 8O
對他的專業我可不敢小看勒chrimpeg 寫:W指的是winter(冬天)
那個人不是粉了解機油的規格啦!
像10W40這種規格黏度會隨溫度變化的叫複級機油
10W50跟15W50是差在低溫的流動性,高溫時兩者
的黏度級數同樣到達50!
像歐洲因為天氣比較冷,常用0W30或是0W40的機油,
這樣冷車比較容易發動!
至於配方,那是各家的know how,不是嘴巴說說就可以說清楚的ㄋㄟ![]()
至少都有消泡劑,減磨劑,再來要顧清潔性,所以都是弱鹼性!
衰退的早晚,自己試最準啦!每個人開車習慣不同也會不一樣的啦!
億邦企劃部 寫:機油黏度指數的意義
在選擇機油的時候,許多人第一個選擇都是以機油的黏度為指標,但是在這裡必需提醒使用者的是,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黏度與一般我們看到的黏度指數不太一樣,黏度指的是機油在引擎內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,而黏度指數是指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變化程度,黏度指數愈低,代表在相同溫度下,機油的流動性愈低,反之,黏度指數愈高,即代表在相同的溫度下,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。
一般說來,機油都會有溫度低變濃,溫度高則變薄的特性,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,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,而無法提供全時的潤滑效果。
想要使機油即使在引擎持續維持高溫時,又可以同時擁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,於是便有複級黏度指數機油的誕生,複級黏度指數中的W是指冬季的意思,即該種潤滑油適合於寒冷天氣下使用,不含W字母的類別適合在較高溫度下使用,數字較小的油較稀薄,反之數字大的則表示油較厚稠,如果某種潤滑油既通過低溫試驗,又可通過高溫試驗則稱為複級潤滑油,例如20W50,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、30、40、50等單級指數黏度的特性,在引擎溫度最低時具有黏度指數20,但是隨著引擎溫度的升高,機油仍然可保有30、40甚至在最高溫度時可以達到50的黏度,簡單的說,就是20W50的機油同時符合SAE20W的零度高流動性,又符合SAE50的100度低流動性,可以提供引擎全時的保護,但是就算是複級機油,愈高溫度流動性還是愈高,只是變化率沒有單級油那麼快,而兩級的數字相差愈大變化率愈低。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